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(记者刘文新)重庆长寿区聆音能量少儿艺术培训中心开办的超级“超级演说家”培训项目,在未提前告知学生及家长的演说情况下停止培训服务,且拒绝退还114名学员剩余课时费21.5万元。家跑解追重庆长寿区消委会支持消费者以集体诉讼方式,前调将该培训中心负责人周某伶诉至法院。回课长寿区人民法院委派长寿区消委会进行诉前调解,时费最终达成协议。超级11月18日,演说法院对调解书进行了司法确认,家跑解追为消费者追回全部剩余课时费21.5万元。前调
学生家长白先生告诉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,回课2021年1月13日,时费他以儿子名义与周某伶签署《“超级演说家”全能演说养成课程服务合同》,超级周某伶盖的演说公章为“超级演说家少年演说学院长寿校区”,合同约定培训费为10600元,家跑解追共204节课时。到今年8月中旬,还剩有76节课时,费用为3949元。
学生家长高女士则是今年7月7日与周某伶签署培训服务合同的,还没上过一节课,培训学校就关门停业了。高女士拨打周某伶的电话,对方拒绝接听。
白先生、高女士等114位学生家长先后向长寿区消委会投诉,要求退还剩余课时费用或继续履行合同。由于涉及人数多,金额大,长寿区消委会及时向市场监管、教委、公安等部门进行了通报。
调查发现,“超级演说家”是周某伶于2020年11月15日引进的非学科类培训项目,主要从事语言能力、艺术等方面的培训。项目授权方规定,在3年有效期内,未经授权方许可,周某伶不能将这一项目转让给其他机构或个人。
2021年2月,培训学校开始招生授课。今年6月15日,周某伶注册成立重庆聆音能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,6月27日将该公司股权转让给重庆高木企业管理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,并于7月14日在市场监管局将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“高木企业”的执行事务合伙人钱某。转让协议约定,周某伶支付5万元资金给“高木企业”后,“高木企业”负责完成周某伶此前签署而尚未完成的“超级演说家”培训课时,当时剩余课时费为14万余元。转让完成后,培训学校推出优惠购课促销活动,收取学费8.68万元。8月15日,“高木企业”合伙人钱某突然失去联系,公安机关对钱杨进行立案调查。
长寿区消委会认为,学生家长是与周某伶签署的培训协议,盖的也是培训学校公章。培训学校无法继续履行培训合同,也未退还培训费用,构成合同违约,周某伶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。至于周某伶与“高木企业”及钱某的交易属其他经济关系,应另案处理。
9月15日,长寿区消委会支持114名消费者将周某伶诉至法院,涉案金额21.5万元。9月20日,长寿区人民法院委派长寿区消委会进行诉前调解,114名消费者当场与周某伶达成调解协议。11月18日,长寿区人民法院对这些调解书进行了司法确认。
学生家长与周某伶签署调解书。资料图片
学生家长白先生告诉记者,他和爱人工作繁忙,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维权,长寿区消委会工作人员不辞辛苦,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,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,家长们非常感动。
长寿区消委会秘书长蒋耀锋告诉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,经各方共同努力,已责令周某伶将21.5万元现金汇入长寿区教委指定的银行账户,近日将分别支付到114位消费者的银行卡上。这起投诉的最终解决,与消委会积极探索、开展诉源治理工作,完善消费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,密不可分。近年来,消委会坚持将非诉讼纠纷机制挺在前面,联合法院、市场监管等部门,通过对诉源治理、多元化解、繁简分流3项工作的一体化打造,逐渐探索出一套消费纠纷预防化解机制,有力推动了消费纠纷的快速、高效化解。
责任编辑:赵英男9月9日,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、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钢铁行业“十五五”技术预测研讨会成功举办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、执行会长何文波,钢铁行业“十五五”技术预测总召集人、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创 ...
3.7斤水果竟能称出4.2斤,500克的砝码称出750克……3·15临近,“新华视点”记者走访发现,一种能够随意调节物品重量的电子秤频现市场。所谓“鬼秤”还形成了一条改装、销售的地下产业链。 水...
记者获悉,3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《国务院2024年重点工作分工方案》、《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-2030年)》和《以标准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》,听取关于...
慕尼黑,2025年9月7日——欧洲最大汽车展德国慕尼黑国际汽车展IAA)期间,由艾伦·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)主办,宁德时代支持的全球电池循环经济高端论坛成 ...
近日,高端鲜奶新标杆每日鲜语宣布成功获得中国香港食环署的进口准入,正式登陆香港市场,旗下高端鲜奶产品已全面铺开至全港惠康、百佳、永旺、7-11等超过千家超市门店,为香港消费者带来高品质鲜奶的新选择...
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章程 通讯员越法宣)昨日,广州越秀法院发布多起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,以案说法,提醒大家若踩到“消费坑”,如何借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。 吃外卖后身体不适 商家被判十倍赔偿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