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永承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欢迎您!

这些文物里看古人如何“打假”防伪

作者:wdxir    来源:zqr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10-03 07:04:19    浏览量:1933

  今天是打假“3·15”,在没有“3·15”的文物伪古代,人们对产品质量的古人保护同样严格。在南京市博物总馆,何防就有不少文物展现了古人是打假如何“打假”防伪,保障商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文物伪。

  打击“缺斤短两”自古以来就是古人大家关注的重点。《秦律十八种》记载,何防“为器同物者,打假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。文物伪”“有买及买(卖)殴也,古人各婴其贾。何防小物不能各一钱者,打假勿婴。文物伪”秦统一六国后,古人将统一度量衡推行到全国,大家的买卖交换开始有了统一的标准,而且要求单价一个小钱以上的物品都需标明价格。在南京市博物总馆就收藏有战国时代六枚一套的环形铜砝码。专家介绍,在古代砝码又被称为“铜环权”,它专为与天平配合使用而设计,说明当时已具备了十分精确的测量标准。

  “商标”是用以识别和区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标志,是消费者购买选择的重要参考。中国古代的铜镜上就出现了各类“商标”。南京江宁区博物馆馆藏的“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”铭文铜镜就是一个典型。这面铜镜六出葵花形,小圆钮,素缘。铭文中的“照子”即镜子。宋代为避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名讳,改镜子为照子。这面铜镜说明是湖州当地“石家”出品。这种标有私家姓氏和店铺所在地的做法,不仅说明宋代湖州是生产铜镜的产地之一,也说明宋代铜镜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。

  《礼记》有云,“物勒工名,以考其诚。”这一制度要求工匠在器物上刻写姓名、籍贯等信息,既体现工匠对质量的承诺,也便于官方对产品质量溯源追责。从秦代的青铜戈到南京的明城砖,这些都是古代器物上“物勒工名”的典型案例。

  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


 

相关新闻推荐

扫描微信,添加好友

Copyright © 苏州永承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友情链接: 增技赋能助振兴,汕头潮南举办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  福建古田:多举措助力中小学食堂暑期改造提升  李金柚:深耕金柚深加工,铸就特色品牌丨广东农企品牌价值50强评选巡礼  北京石景山开展肉类产品专项整治行动  赴一场“世界高香红茶”的茶事雅集,英德红茶香飘北京路  广西:聚焦身边“关键小事”加大重拳打击力度  “村K”燃动梦想,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主角  南陵县家发镇:“戏曲进校园”活动走进镇中心小学  3996份东北特产回馈广州市民,哈尔滨老铁的回礼太敞亮了!  吉林敦化开展殡葬祭祀用品市场专项检查